专题导语
在数字化时代的激流中,法律行业正在借助人工智能的强大力量经历着一场深刻而迅速的变革。专题“人工智能与法律行业的协同共生”聚焦于这场法律领域的智能升级,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法律行业之间的协同共生。我们将从微观到宏观,从实践到理论,全面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律师发展,以及它与法律行业的共存构想。
本文进一步深入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律师领域的应用,探讨其在法律服务中的潜在机遇和挑战。
文章正文
《以人工智能之力,助律师发展之机》
上海市建纬(深圳)律师事务所 李浩然
编者按
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进步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律师行业亦是如此。本文深入探讨了AI技术在律师行业中的应用,以及这些变化给律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智能检索、行政管理到法律事务处理,AI的应用正逐步提升律师的工作效率,优化律所管理,同时也在缓解律师资源分布的地域不平衡问题。然而,AI的应用也对律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不仅为律师提供了一种与时俱进的思考角度,更为广大法律专业人士和技术开发者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思路,推动法律服务行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现今,在这个信息发展爆炸的年代,说一句“得AI者得天下”并不为过。在律师行业,AI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法律研究、案件分析、合同审查与起草、在线法律咨询等领域,显著提高了律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AI的迅猛发展正在不断改变着律师工作的方式与重心。如何抓住AI给律师工作带来的机遇,理性评估变量,积极拥抱变化,大胆实现变革,是现今律师不得不思考的发展道路。
目前,市面上一些专为法律行业提供服务的AI产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智能检索软件。通过分析用户简述的案情,为用户提供基本法律建议和检索服务;第二,行政管理软件。通过为律所提供全流程的案源管理、文件管理、人力管理等,形成律所管理生态;第三,法律事务处理软件。通过客户输入合同文书或者相关案情,综合分析,提供合同审核服务以及诉讼建议服务。
AI为律师工作赋能
提升律师工作效率和职业技能
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故而一直以来,律师工作都少不了各种检索工具的协助。从最为主流的案例法规检索器——北大法宝、威科先行等,到“剑走偏锋”的法律观点检索器——微信搜索,大数据作为律师的“第二大脑”,能够为律师提供灵感来源以及智慧支持。但能否使用这类检索器精准检索到需要的材料,绝大程度上还是需要靠律师先前对案件进行分析、提炼,形成待检索的核心法律观点后,通过“法言法语”的方式进行精准检索。可以说,一位律师的法律功底和实务经验如何,决定了检索工具作用发挥的程度。
而现如今,不少AI智能检索软件的涌现正尝试打破这一现状,试图通过AI这个强大的“大脑”代替律师完成从“案件事实”到“法律事实”这一“从0到1”的突破。以得理科技为例,目前得理的“法搜”和“法问”功能都在尝试这一功能,支持用户输入问题时使用非专业用语,向AI寻求初步的解答。以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交通事故为例,AI就下面的问题为咨询者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处理思路。
对于律师而言,AI为律师总结整理相关条款,将部分“案件事实”转化为“法律事实”,大大降低了律师思考难度,给律师线索去进一步进行检索,提高律师的工作效率。当然,现如今此类AI产品仍处于初级阶段,面对用户所咨询的问题,很难百分之百给出正确答案;同时,咨询者也囿于有限的表达能力和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很难描述清楚自己所咨询的问题。而掌握了AI智能检索工具的律师便可以弥补上述缺陷,既发挥法律人能够专业判断、经验分析的长处,又能够利用人工智能可以精准预测、海量统计的功能,并有机的将律师的定性判断与人工智能的定量分析相结合,实现律师业务水平的新突破。
AI为律所管理赋能
提升律所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总体而言,中国律所的管理形式主要分为合伙制和公司制。无论是哪一种管理形式,AI均可以为律所的行政管理工作提供深度有效的支持:
首先,AI有利于团队合作协调化、合理化,通过对律所现有团队及人员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不同律师团队的业务偏好、擅长方向,为所内合作提供可能。同时,AI也可以通过日常上传的工作文件不断更新人员简历,智能匹配市场上现有的业务需求,为律所赢得更多的业务合作机会;
其次,AI能够使行政管理流程更加体系化、规范化,有助于提升律所的工作效率。各项工作能否有条不紊地进行、重要决策的作出有无明确流程和责任分工对律所运营至关重要。而AI可以实现行政管理的自动化,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大大降低因行政工作的疏漏影响律所主体业务的可能。
最后,AI可以使律师工作透明化、可视化,极大减少客户对律师工作的误解,重塑律师形象。律所目前使用的AI产品,可以为客户提供客户端登陆平台,以便客户通过系统,一键式查询委托案件的处理情况,如:整个案件的处理流程有哪些、目前处于哪一流程、每一流程的工作用时、处理人信息、每一流程可能遇到的问题等。很多情况下客户对律师工作的不满主要原因是律师反馈不及时,导致客户认为律师尸位素餐,律师的付出被消解并无视。通过AI的可视化流程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类问题。
AI为行业优化赋能
缓解律师资源地域分布不平衡问题
根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每万人41名律师,而中国每万人4.2名律师,且多集中在东部一线城市。很多法学生基于经济收入、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的考量,在毕业后宁愿顶着高压前往一线城市从事法律工作,也不愿意留在欠发达地区。中国人口基数大、律师总量少、律师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实无疑制约了行业结构的优化发展。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应运而生的AI或许可以成为破局之法。实际操作中,其“战绩”也颇为可观,比如美国的DoNotPay以GPT4为支持,通过为停车罚单辩解、协商交易退款和分析财务交易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DoNotPay已在纽约和伦敦成功推翻了超过16万张停车罚单,并且曾起草信件向联合航空公司要求提供飞机上WiFi服务的退款。除此以外,国内外还有类似的AI软件为客户提供合同审核、诉讼建议等法律服务。快捷方便的AI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为律师资源缺乏的地区提供法律服务,同时,也可能为发达地区的律师开拓蓝海市场。
但是,囿于法学这一社会科学的特点和科技的发展程度、AI完全独立实现上述功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尽管AI可以处理大量数据和进行高速计算,但在与客户深度沟通交流、对案件进行整合与创造性分析以及出庭、制定诉讼策略、调解等方面,与AI相比,一位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人类律师仍旧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另外,以目前AI的定位来看,其主要作用是为人类提供辅助和支持,AI软件主要是在信息检索、数据分析、流程管理等基础方面为律师提供支持,以节省律师时间,以便其投身于更精深、更复杂的工作中。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会对旧事物产生冲击,AI的发展也必定给现有的律师工作带来挑战,但律师是一门充满实践智慧的手艺,它的精髓不是条条框框,也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不确定的科学和可能性的艺术。AI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律师的竞争者,相反,对具备专业实力的律师来说,借AI的两翼之力,乘时代新风,或许更有可能从“内卷”的泥淖中挣脱出来,飞向广袤无垠的新天地。
- 完 -